(相关资料图)
据大公报报导,本周一,著名作家、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震云来港,在会展中心举办讲座“人间多少事 两三笑话中”。现场近五百位听众好不热闹,既有文学青年,也不乏银发族和小学生。友人见到现场的热闹场面,十分激动:“原来,香港有这么多热爱文学的读者。”
有幸参与策划并和团队一齐推展是次讲座,颇多感慨。在香港,尤其是三年疫情之后,人和人之间的线上会面和会议愈来愈多,让我们愈发想念线下面对面的、亲切的交流分享。刘老师幽默生动的演讲固然宝贵,更难得的是许久不曾谋面的朋友,甚或是此前完全陌生的爱书人,藉此机会相聚,暂且抛开日常的闲杂烦忧,共同在文学、在阅读的世界里畅游,体验片刻的闲适及欢愉。
刘震云在讲座开篇,即与现场读者分享文学的意义和价值。“文学是什么”看似一个宏阔高远的命题,经由刘震云的生动表述,变为深入浅出的道理。“生活停止的地方,文学出现了。”在他看来,你我在忙碌生活中来不及思考、顾不上细嚼慢咽的许多事物,皆可以借助书中的人物和故事感悟并思考,而这,正是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最主要的原因。
文学如果仅仅止步于现实生活的反映,那么它的效用和意义将会大打折扣,诚如画家创作如果只是机械地复写现实、而不是创造性地再现现实的话,其作品将难以触动人心。
不论较早期的《一地鸡毛》《我不是潘金莲》《一句顶一万句》抑或是新作《一日三秋》,刘震云在他的作品中不厌其烦地谈论故乡,谈论悲喜,也谈论人和人之间的微妙关系。看似讲笑话,一笑便罢,实则不经意间引出人生至深的道理,笑中有悲。
“好的文学家,仅仅懂文学是不够的。”刘震云说:“他一定要懂文学之外的东西,首要的就是哲学。”这人世间的故事,不外乎离愁悲喜,爱恨苦乐,若只是将这些直白呈示,止步于此,那不论作者抑或读者,都难有机会向内、向深处掘探,拨开迷雾直抵内心。哲学是劝人思考的学问,而文学家笔下的“人间多少事”,不正正值得你我念兹在兹、思虑再三吗?
关键词:
Copyright 2015-2022 北冰洋城建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:沪ICP备2020036824号-3 联系邮箱:562 66 29@qq.com